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时间 |
卷期 |
刊物名称 |
学校分类 |
1 |
Comparis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Norway and China |
孙小东 |
2018-01-27 |
7(1)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
其他 |
2 |
岩石物理综合实验——压力、温度和流体对岩石速度的影响 |
张佳佳、张广智、吴国忱、曹丹平、宗兆云 |
2018-02-01 |
37(2)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
3 |
盆地模拟技术在烃源岩热演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刘景东 |
2018-04-17 |
35 (4)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4 |
基于科研实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
刘景东、蒋有录 |
2018-06-06 |
23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5 |
中国和俄罗斯地球物理测井高等教育对比与启示 |
邵才瑞 |
2018-06-30 |
42(3) |
测井技术 |
其他 |
6 |
高校地质学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讨 |
曲希玉 |
2018-07-01 |
27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7 |
多方位、递进式科研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为例 |
刘景东、 蒋有录 |
2018-07-03 |
27 (2)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8 |
浅谈《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
苏妮娜 |
2018-08-15 |
17 |
高教学刊 |
其他 |
9 |
基于Android系统的地质认识实习移动教学平台设计 |
苏妮娜 |
2018-08-27 |
35(8)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10 |
浅析当前地质教育学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
苏妮娜 |
2018-10-10 |
18 |
高教学刊 |
其他 |
11 |
补偿声波测井在裂缝地层的周波跳跃教学实验设计 |
于华伟、谭宝海 |
2018-10-10 |
41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12 |
基于机器视觉的光性智能检定系统设计与实现 |
宋鹰 |
2018-10-15 |
37(10)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
13 |
基于个人智能终端的分布式虚拟现实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 |
宋鹰 |
2018-10-15 |
37(10)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
14 |
沉积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
王艳忠 |
2018-11-01 |
37(11)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
15 |
新时期地质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 |
苏妮娜 |
2018-11-01 |
21 |
高教学刊 |
其他 |
16 |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
陈钢花 |
2018-11-30 |
48 |
课程教育研究 |
其他 |
17 |
机械法岩石变形实验教学设计 |
李宝刚 |
2018-12-05 |
49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18 |
三维地质模型辅助下的圈闭和油藏分析教学实验设计 |
李宝刚 |
2018-12-12 |
52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19 |
油藏描述实践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
杨少春 |
2018-12-22 |
12 |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其他 |
20 |
油气地质与勘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措施 |
于翠玲、李宝刚 |
2018-12-26 |
52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21 |
《专业外语》课程实施情景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
刘长江 |
2019-02-01 |
8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22 |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应用型专业课中的实践探索--以“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为例 |
国景星 |
2019-02-25 |
2 |
高教论坛 |
其他 |
23 |
基于翻转课堂的“矿物岩石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
曲希玉、邱隆伟、董春梅 |
2019-02-25 |
2019年第8期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24 |
压汞法研究煤孔隙的适应性与局限性探讨 |
刘长江 |
2019-03-25 |
38(3)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
25 |
留学生的全英文实验课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刘长江 |
2019-04-01 |
28(2)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26 |
关于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油气地球化学》教学的思考 |
程付启 |
2019-07-24 |
30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27 |
OBE理念下“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 |
国景星 |
2019-07-25 |
2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28 |
多维改革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
王艳忠 |
2019-10-24 |
08理论周刊·思想前沿 |
中国教育报 |
T1 |
29 |
“新工科”背景下石油类高校开设地热相关课程的可行性探讨 |
段忠丰 |
2019-11-12 |
6 (91) |
教育现代化 |
其他 |
30 |
基于属性分析的断层检测实验教学设计 |
唐杰 |
2019-11-26 |
36(11)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31 |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
张立强 |
2020-01-10 |
2020.1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32 |
三维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
张佳佳、梁锴、张广智、张繁昌、宗兆云 |
2020-02-01 |
37(2)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33 |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综合实验设计与探索 |
张佳佳、张广智、张繁昌、宗兆云、梁锴 |
2020-04-01 |
37(4)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34 |
如何理解复杂工程问题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 |
张立强 |
2020-07-10 |
2020.7 |
大学教育 |
其他 |
35 |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改革与实践 |
张立强 |
2020-09-10 |
2020.09 |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其他 |
36 |
全时开放互动型地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 |
邱隆伟、孟凡超、操应长、王健、杨勇强、马玉新、张春茹 |
2020-09-20 |
37(9)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37 |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的素质培养 |
孙小东 |
2020-10-15 |
2020.20.115 |
教育与职业 |
T2 |
38 |
国家级一流专业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探讨 |
陈雪 |
2020-10-28 |
第44期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39 |
面向在线教学的野外地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 |
张宪国 |
2020-12-25 |
29(4)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40 |
X 射线散射实验测量装置设计 |
张锋 |
2021-07-01 |
38(7)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41 |
全天候开放-无障碍互动型显微镜实验室的建设及其 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
孟凡超、邱隆伟、董春梅 |
2021-09-08 |
25卷1期 |
高教学刊 |
其他 |
42 |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结晶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邱隆伟 |
2021-09-25 |
30(3)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43 |
基于虚拟仿真模型中挑战性模块的结晶学实验教学新尝试 |
邱隆伟 |
2021-09-25 |
30(3)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44 |
基于U-Net的断层检测实验教学设计 |
唐杰 |
2021-10-25 |
40(10)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
45 |
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
于翠玲 |
2021-12-31 |
105 |
教育现代化 |
其他 |
46 |
地震资料F-K 滤波去除相干噪声综合性实验 |
李志娜 |
2022-01-15 |
39(1)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47 |
高校教师如何做好教学研究 |
蒋有录 |
2022-02-01 |
2022年第1期 |
中国大学教学 |
T1 |
48 |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型专业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国景星 |
2022-03-22 |
2022.03 |
黑龙江教育 |
其他 |
49 |
工科背景下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邱隆伟 |
2022-03-25 |
30(1)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50 |
强化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工科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油气地质与勘探”为例 |
刘景东 |
2022-07-05 |
19 |
科教导刊 |
其他 |
51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地球物理勘探》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乐友喜 |
2022-07-09 |
2022年第7期 |
教育科学 |
其他 |
52 |
基于压缩感知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实验设计 |
张军华 |
2022-08-22 |
2022 , v.39(总第312期)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53 |
“井筒声学基础”创新实验设计与实现 |
陈雪莲 |
2022-09-01 |
41(9)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
54 |
“三位一体”培养一流油气资源勘探人才 |
宋建国 |
2022-11-22 |
第12版 |
中国教育报 |
T1 |
55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及建设 |
蒋有录、刘华、刘景东 |
2022-12-01 |
第12期 |
中国大学教学 |
T1 |
56 |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
张立强、严一鸣、孙廷彬、林腊梅、李红南 |
2023-02-02 |
2023年1期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57 |
岩石动静态弹性力学参数同步测量装置设计 |
张佳佳、印兴耀、张广智、曹丹平,宗兆云 |
2023-03-01 |
42(3)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
58 |
“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高校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
袁静 |
2023-06-25 |
2023年第2期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59 |
依托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室的“地史学”实验教学 改革和成效 |
李伟、吴智平、沈一新 |
2023-11-01 |
46期 |
教育教学论坛 |
其他 |
60 |
勘石中能源 探国之未来 |
刘华、张宪国、陈雪 |
2023-12-26 |
第12版:教育展台 |
中国教育报 |
T1 |
61 |
石油精神视域下“油田地质实习”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
王金友、张立强、张世奇、任怀强 |
2023-12-28 |
32(4)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62 |
基于深度学习的叠后地震数据声阻抗反演实验教学设计 |
唐杰、孙成禹、吴国忱 |
2023-12-30 |
40(12)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T2 |
63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 |
林腊梅、赵建华、张立强 |
2023-12-30 |
32(04)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64 |
地学类专业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地质学专题实习为例 |
孟凡超、吴孔友、张立强、鄢继华 |
2024-03-01 |
33(1)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65 |
兰姆波频散测量系统实验教学设计 |
陈雪莲、马然然、谭宝海、庄春喜、李盛清、苏远大 |
2024-06-01 |
43(6)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
66 |
基于学科交叉、产科教融合的资源勘查工程一流专 业改革研究与实践 |
张立强、蒋有录 |
2024-06-10 |
2024年第6期 |
中国大学教学 |
T1 |
67 |
地质资源类专业课四维度、三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沉积学”为例 |
袁静、操应长、鄢继华、王冠民、王艳忠、王健、梁超 |
2024-09-25 |
2024年第3期 |
中国地质教育 |
其他 |
68 |
成果导向的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及实践 |
李志娜、谯永发、李振春、王 鹏、 张军华、 黄建平 |
2024-11-03 |
43(11)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T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