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多方齐聚青岛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共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路径

作者:张敏 发布者:张蕾 责任编辑:张蕾 发布时间:2025-06-24 浏览次数:10

6月20日下午,一场聚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座谈交流活动,在青岛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大洼)热烈开展。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防震减灾中心)主任杨健、副主任桂林、西海岸新区防震减灾中心主任殷文汇等一行,与学院地球物理系主任曹丹平教授等教师齐聚一堂,就防震减灾领域的多个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座谈会围绕防震减灾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普工作以及科研合作等方面展开全面且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值得关注的是,地球物理系将在2025年新增地球物理学+工程力学双学位专业并启动招生工作,这一举措为防震减灾专业人才的储备提供了新的方向。各方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充分讨论,力求培养出更多适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座谈会现场 张敏摄影

在实践教学方面,各方积极探索创新模式。计划邀请防震减灾领域的专家走进新生研讨课课堂,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带来前沿的行业动态和实践案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各方就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达成初步共识,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作场景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此外,针对本年度小学期地球物理专业的《综合地球物理实训》课程增加防灾市级示范中心的参观学习环节,与会人员深入交换意见,希望通过实训课程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科普工作也是本次座谈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各方表示将共同努力加强大学生的科普志愿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青春活力,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向社会大众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在科研合作领域,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与地球物理系等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积极开展科研学术合作,申报联合课题,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攻克防震减灾领域的科研难题。同时,各方还提出加大海洋监测的布设和研究力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提升海洋地震监测预警能力,为沿海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座谈会交流结束后,地球物理系教师在相关人员陪同下,对市级示范中心的地震监测台站、地震预警设备、科普馆和 5D 地震体验馆等进行了全面参观体验。在地震监测台站,近距离观摩了高精度的地震监测仪器,详细了解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的全过程,对监测设备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赞叹不已。《地震学》的授课教师宋娟感慨道:“这些先进的设备就像地震监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地震预警和灾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地球物理系老师参观地震监测设备 张敏摄影

走进科普馆,丰富多样的图文展板、生动形象的模型以及互动体验装置,让教师们眼前一亮。科普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成因、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得到了系里教师们的高度认可。他们表示,未来可以借鉴科普馆的展示和教育模式,融入到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中,让更多学生了解防震减灾知识。

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当属 5D 地震体验馆。通过模拟真实的地震场景,结合声、光、电、震动等特效,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发生时的震撼与危险。体验结束后,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能让公众更直观地认识地震灾害,也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们如果能在这里进行体验学习,对地震灾害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非常有帮助。” 曹丹平教授说道。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西海岸新区防震减灾中心以及地球物理系等多方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后续在防震减灾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方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凝聚合力,共同推动防震减灾事业迈向新台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