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视点

学术视点

陈颙院士做客地学讲坛讲授《近年的一点学习体会》

作者:周爽爽 发布者:郭雪娇 责任编辑:郭雪娇 发布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367


陈颙院士分享学习心得(郭雪娇 摄影)



学术报告现场(郭雪娇 摄影)



陈颙院士与现场师生探讨交流1(郭雪娇 摄影)



陈颙院士与现场师生探讨交流2(郭雪娇 摄影


922日,中国科学院陈颙院士受邀做客地学讲坛第189讲,作题为《近年的一点学习体会》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印兴耀教授主持。

陈颙院士针对近年参与的CAS的“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咨询工作,列出了“薄弱学科”“国家急需学科”和“交叉学科”作为发展的重点。半个世纪以来,学科精细化、知识多元化,“方向比努力重要”是陈颙院士的深刻体会。如何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报告从“白与黑”、“大与小”和“新与旧”三个方面展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陈颙院士讲述了页岩气革命关于“白与黑”的故事。“白”即指油气部门认为,页岩气自开采以来,世界多数地区并没有报道过有感或破坏性诱发地震活动;“黑”指四川页岩气开采的时间、地点与深度和当地民众感受到的地震高度重合,使得当地民众认定地震与页岩气开采有直接关系。“但页岩气革命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地震科技要为页岩气可持续开发‘保驾护航’。”陈颙院士如是讲到。页岩气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能否在页岩气开采的同时,减轻地震灾害,成为地震科学和新能源持续开发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传统的科技管理方式不利于真正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科技管理创新”保驾护航。

针对“大与小”问题,陈颙院士引出“宜居地球”这个话题。科学家将地球内部、表层过程及近地空间相结合,认知“宜居地球过去、现在与未来”逐步成为地球科学的主旋律。随着城市化率的急剧增加,超过80%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都产生于城市地区。城市也是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使得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城市化的需求是世界各国都遇到的问题,而城市地球科学自然而然具有解决这类问题的使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缓解城市资源匮乏和人居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以及提升城市韧性、建设智慧城市的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传统学科和新的生长点是陈颙院士讲述的最后一个话题——“新与旧”。针对传统学科面临的项目、就业等问题,陈颙院士认为,传统领域不应固化,应该积极进行新生长点的探索。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地质钻孔——大地感知系统、光纤应用感知冬奥会的“温度”等方面,都是对传统学科新生长点的探索。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纷纷积极提问交流,“如何将页岩气的‘黑’应用到地震预测工作中”、“页岩气开发的水压致裂原理”,……陈颙院士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生动形象地解答,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陈颙,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科技委主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地震学和实验岩石物理学研究及其在环境、能源和减灾方面的潜在应用。在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方面,发展了测量岩石变形的激光全息技术,发现的岩石热开裂现象已被应用于核电站的安全性监测;在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研究方面,运用现象已被应用于核电站的安全性监测;在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研究方面,运用地震学、工程科学和经济学,首次编辑了“全球地震危险性图和全球地震灾害预测图”;近年来致力于发展地震波雷达用人工震源和地震台阵探测地下结构和状态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环境、能源和减灾方面的潜在应用,探索海洋气枪向大陆的移植,探索信息科学中编码技术向地学的移植,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