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文化

永不消逝的足迹 ——王尚文

作者: 发布者:李海涛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8-07-06 浏览次数:422

王尚文(1915~1983年) 男 汉族 中共党员 1939年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 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总地质师

  

在已故知名石油地质学家王尚文同志去世14周年的时候,我开始收集他生前工作、生活的材料。我的采访对象包括他的女儿、生前的同事和学生。每当谈起他时,几乎每一个被采访者都显出种异常的激动,看得出,这是发自内心的对一个逝者的崇敬与怀念。通过这些人的记述,我感受到了一个石油地质专家的人生魅力。

  

作为一名石油地质专家,王尚文的一生是奔波的一生。我国比主要油田和有含油气远远景的沉积盆地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特别是在酒泉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盆地以及渤海湾地区的石油勘探中,他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他的石油地质理论是建立在充分的勘探实践基础上的,为我国的石油地质理论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地质推测阶段、岩石化学研究阶段和地球化学研究阶段。在30年代至40年代,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在酒泉西部盆地调查了石油河第三系油苗后,指出其生油层是陆相白垩系。1941年,潘钟祥教授根据四川延长等地区在陆相的中新生界地层中发现油、气田的事实,认为石油不仅来自海相地层,而且也来自淡水沉积物。

40年代后期,王尚文和其他一些地质家对陕北、甘肃和新疆等地的油田或油、气苗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1949年,王尚文根据多年的勘探实践,在《地质评论〉上发表了《甘肃酒泉玉门间祁连山北麓石油生存之检讨》的论文。在论文中,他提出老君庙油矿的油源来自属陆相沉积的白垩系地层中,继潘钟祥教授之后提出子陆相地层可以生油的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石油地质事业作出了卓越的页献。

不同类型的含油、气盆地具有不同的构造格局和沉积模式,发育着不同类型的圈闭。通过含油、气盆地的研究,可以预测主要油藏类型和油气田聚集的一般规律。中国的一些地质家从板块理论出发,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类方案。在此基础上,王尚文和一些地质家将中国含油、气盆地归纳为克拉通型裂谷型和造山型。这一理论为以后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聚集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50年代后期,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进入高潮,作为青海石油局总地质师的王尚文全面负责那里的地质勘探工作。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很多构造面积上千平方公里,加之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工作难度很大。当时,王尚文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内地,没有家庭的温馨,他一个人跋涉在荒无人烟的柴达木,把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经常深入地质队、钻井队,观察一块块露露头、一包包岩屑,实地进行勘探研究工作。可以说,柴达木每个重点油、气勘探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柴达木开发出了冷湖、油泉子、油砂山等一系列油田。这些油田的开发和柴达木盆地地层构造及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都凝聚着王尚文的心血。在这一时期,王尚文领导和培养了一批石油地质工作者,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地面地质调查、地质勘探、油田地质工作方法。

1962年4月16日,山东东营地区的华8井出油,鼓舞了石油工人的士气。时任上海华东石油局总地质师的王尚文被派到东营负责勘探工作。

当时,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东营地区的地层层序。石油工业部领导指示要从岩屑录井工作上想办法。王尚文清楚,单凭岩屑资料建立完整的地层剖面是有困难的,国内也无先例可循。王尚文与同事们一起投入艰苦的工作作中。

当时的东营地区生活很艰苦,一个月每人只能吃到8个馒头。王尚文和同事一起种地、背粮食,共度甘苦

东营油田是复杂的断块油田,地层横向变化很大,目的层系很多,油层存在着“五忽”现象:忽油忽水、忽上忽下、忽厚忽薄、忽稠忽稀、忽有忽无。在这种情况下,王尚文认识到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进行地层的研究和对比,而要解决地层对比问题,首先要建立过硬的地质剖面。作为技术负责人,王尚文和大家一起研究,制定出一套加强地质录井及综合分析的措施。

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当时岩心很少,只能根据岩屑录井进行工作。于是,不管天气有多恶劣,王尚文深入井场,挑选岩样,进行检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胜利完成了使用岩屑资料建立东营地区第三系地层层序的任务,为胜利油田的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尚文领导建立的这一套地下井地质工作方法得到了地质界的广泛认同,使全国地质勘探的地层层研究工作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从1979年开始,作为物探局总地质师的王尚文总结自己40余年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经验,主编了《中国石油地质》一书。年纪大了,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由于患有糖尿病,腿经常发软,上下楼时经常磕磕绊绊,有时竟栽倒在厕所里。可他每天仍早来晚走,对《中国石油地质学》的编写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直到1982年底病重的时候,他还在认真修改稿件。这本书是王尚文劝自己一生勘探实践的总结,但他却因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而

病逝,没能看到这本倾注了他心血的书的出版。

《中国石油地质学》是一部科学严谨的学术著作,是我国第1部系统的石油地质学专著。目前,该书的英文版也正在翻译出版过程中。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王尚文把实事求是摆在工作的首位,凡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观点,只要有把握,他不会因任何压力而妥协。

1939年,王尚文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原为清华大学地质系,抗战时南迁重庆)。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山河破碎风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广大学子根据各自的理想,纷纷投身救国大业。王尚文毕业后来到云南东川铜矿,从事地质勘探工作。

王尚文身体壮实,文气中带着一股剽悍,遇有不平之事,必会勇敢地站出来。1947年,王尚文在甘肃酒泉盆地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时,与我国地质界的鼻祖孙健初先生有了同事、师生之谊。孙老是一个作风严谨、为人耿直的长者,也特别喜欢工作踏实、耿直认真的王尚文。一次,王尚文听说和他们一同工作的骆驼夫的生活补助被扣发了,大为不满,直接找到有关部门,代骆驼夫交涉生活补助的问题。最终,骆驼夫拿到了应得的报酬。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野外工作时,王尚文每次到队上检查工作,都要仔细检查测量员的工作,还要亲自观测、研究并埋头琢磨图表。他经常讲:“我们的工作不能用“大概”“也许”“差不多”来做交代,而要准确、细致,对人民负责!”晚年他结東野外生活后,常对一起工作的年轻同志说:“作为一名石油地质工作者,工作一定要扎实、细心,只要资料准确,所得的结论就要坚持;向领导汇报要实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样领导才能下决心,不致造成损失。”

60年代,在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任副主任期间,王尚文带学生去陕甘宁盆地实习。在那里,他仔细考察了了当地的地质情况,认真观察岩心,提出了陕北侏罗纪河道沙岩控制油田分布的观点。尽管有人提出异议,王尚文仍不改初衷,因为这是他靠亲身实践得来的,对此,他抱定了信心,丝毫不为所动。后来的钻探证明,王尚文的观点是正确的。在真理面前,王尚文是绝不低头的。

在王尚文去世的前几年,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打算写书,请他帮着出出主意。王尚文对他们说,搞地质工作实践很重要,先别忙着著书立说,还是先去一线干几年吧。也有刚毕业的年轻人找他帮忙,想留在机关工作,他也是耐心地劝他们先去野外干,那里才是施展才能、积累经验的好地方。不少人就是在他的劝说下到一线工作,现在已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水准的地质专家。所从事的地质工作,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着恋。且让我们看一看作家李若冰在1953年写的《陕北札记》中对王尚文的描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走近生长岩石的地方,他总是左顾右盼。有一次,我们到一个地质队去,转过一个山坡,忽然不见他了。当我转身寻找时,看见他用嘴吹着一块石头,仿佛一下填进嘴里去了。他啃着,嚼着,可真香啊!这一来,有讲究,他会详细地告诉你,这块石头的来龙去脉,这块石头的曾祖父和重孙子。

晚年的王尚文仍对野外生活有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对女儿说:“公园有什么好玩儿的,看看大自然多好,你看祁连山里那花,那草……”依依之情,溢于言表。

1982年国庆前夕,王尚文对去采访他的记者说:“我今年68岁了,搞了一辈子石油勘探工作,差不多跑遍了全国。我们国家有这么大的地方,又有这么多含油气盆地,前景是十分可观的。党和国家对石油工业寄予了很大希望,我一定要努力工作,抓紧有生之年,努力多作贡献。”他雄心勃勃地说:“我打算再到各油田跑跑,收集全面的资料,加以总结提高,然后对华北每个凹陷的油气聚集规律提出一些意见,把油气勘探成效提高一步。还想在一两年内,对东部地区油气聚集规律提出一个看法,供领导参考。”对于毕生从事地质工作的王尚文来说,他的追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不幸的是,两个月后,他病倒了就再也没有起来。在弥留之际,王尚文还在念叨着:“定井位……要实践……”偶有清醒,他总是说:“我出院回家后,除了养病,还想动脑筋写些东西……”

  

为了工作,王尚文不在乎个人得失。在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家庭放在第二位。

1960年,王尚文的爱人患恶性淋巴瘤,连打三个电报给王尚文,他都没有回家。他说:“有组织照顾,我放心。”1962年,王尚文的父亲因患胃癌,危在旦タ,当时他正在东营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接到信后,他安排好工作才赶回家。到家时父亲已去世,父子没能见最后一面,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1976年冬天,王尚文代表石油化学工业部对一些油田地震勘探部署进行检査。在从大港油田去胜利油田的途中,有一段正修路,坑坑洼洼十分难走。同行的人知道他有高血压,而且岁数较大了,怕他受不了吉普车的颠簸,问他是否歇一歇。王尚文说:“不要停,路本来就不好走,停就更耽误时间了,搞地质的不怕这些。”

由于王尚文在石油单位一直担任领导职务,有些亲戚想让他在石油单位给安排个工作,可他从来没答应过。而对于技术人员的调动,只要工作需要,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在物探局工作期间,总公司石油规划设计院的领导关心王尚文,先后两次打算给他在北京安排一套高级工程师住宅。王尚文说:“目前北京住房十分紧张,这里有住房,再要房子就不合适了,影响不好。”

与王尚文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一个謙逊和善、性格开朗的人。他爱听相声,早在上大学期间,他就经常跑到天桥听相声。他也爱听京剧,时不时哼上两句。他的家里养了不少花,米兰,金钟出差时,他也总是忘不了带些金桂、栀子花等花卉及盆景等。

李若冰在《陕北札记》中写道:“他总是忙碌的,什么时候都有事情做。在坐船的时候,他会去帮船夫拉纤。在车抛锚的时候,他不是帮着检査,就是提着地质榔头,到路旁的乱石里敲敲打打。

在日常生活中,王尚文最怕麻烦人,这一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他临终的时候。在临终住院期间,他经常对护理他的护士说:“你们休息去吧,我没事。”已经到特护阶段了,偶有清醒,王尚文除了说他那些心里放不下的工作,就是对医生、护护士说:“太麻烦你们了,休息去吧。”这些话让医生、护士十分感动。

在采访王尚文的女儿王小玲的过程中,为了找《中国石油地质学》一书,我们翻检了他的遗物。除了一副老花镜、一把放大镜和大批书和资料外,还有十几本他不同时期的工作记录本。翻翻开那些纸页泛黄的记录本,里面是清晰秀气的蝇头小字,其中穿插着用圆珠笔画的地层剖面图,十分细致严谨。

王尚文同志已去世10多年了,但人们忘不了他对中国地质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忘不了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忘不了他那温厚诚笃的性格。

  

(文章摘自《岁月流金—记石油科技专家》作者:总公司石油物探局 王云峰)


Baidu
map